日期:2025-02-24 01:10:05
### 俱乐部造血功能是关键,“管办分离”才能行稳致远
近年来,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,其中“管办分离”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焦点。所谓“管办分离”,是指政府部门从具体事务管理中脱离,赋予俱乐部等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,同时保持对大方向的监管。然而,“管办分离”要取得实效,**俱乐部是否具备可持续的造血功能**无疑是关键。缺乏商业价值和运转能力的俱乐部,即便政策放宽,也难以真正实现发展,反而容易加剧资源浪费。
---
### *什么是俱乐部的造血功能?*
俱乐部的造血功能,指的是通过自身经营能力、商业模式、资源开发等,实现良性运转并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能力。足球、篮球等职业联赛中,俱乐部的“造血能力”决定了它在生态链中的地位。商业化强、盈利能力突出的俱乐部,不仅能更好地吸引赞助商与观众,还能反哺当地青训体系,形成循环。
**一个具有造血功能的俱乐部,通常具备以下特征:**
1. **多元化的收入来源**:除了依赖联赛分红,还通过门票、转播权、赞助合同等多维度盈利。
2. **健康的成本控制**:合理的运营管理,从球员薪资分配到设施维护都做到精细化。
3. **青训体系的价值转化**:通过青训培养年轻球员,将其送入职业舞台,达到“投入—产出”的良性循环。
例如,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巴塞罗那以其世界闻名的青训系统“拉玛西亚”著称。过去几十年间,无数拉玛西亚青训营的球员走入世界级联赛,并为俱乐部自身带来源源不断的竞技和经济收益,这正是其强大造血功能的体现。
---
### **管办分离,俱乐部的造血能力为何是基石?**
“管办分离”的核心,在于让市场机制取代行政干预,这需要俱乐部自身成为可以独立运转的商业主体,否则改革很难落到实处。以中国职业联赛为例,**在“金元足球”时期,不少俱乐部依赖于资本注入和地方政府补贴维系运转**,一旦投资方撤资或政府转变政策,这些俱乐部就面临生存挑战,甚至被迫退出联赛。
然而,如果俱乐部具备强大的造血功能,那么即便外部环境变化,依然能够靠自我调整维持其稳定。例如,德甲联赛的商业模式强调俱乐部自主经营能力,联盟中绝大多数队伍依赖广泛的本地球迷群体、企业投资以及青训售卖实现盈利,政府与联赛方更多扮演规则制定者,而不是直接干预财务。
---
### *造血功能还能推动“本地化”的长远发展*
俱乐部造血功能的提升,不仅仅是关乎眼前利益,更能促进资源回流到社区,助力本地化发展。以日本J联赛为例,各支球队深耕所在城市,与当地企业、学校及球迷形成深入联系。这种模式下,俱乐部能持续依托地方市场发展壮大,长此以往使得联赛体系具有更开放的竞争力。
反观部分国内职业俱乐部,存在过度依赖单一投资方的问题,俱乐部财务决策与城市关联不高。这种模式,不仅限制了俱乐部的造血能力,也难以实现“管办分离”后的彻底市场化。因此,要推动真正有效的改革,必须从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入手。
---
### **如何增强造血功能,让“管办分离”落地?**
1. **深化市场化改革**:给予俱乐部更多自主权,允许其通过品牌授权、商业化活动等途径实现多元收入。
2. **支持青训体系发展**:政策层面可以提供支持,但如何消化青训成果,仍需俱乐部打造自有的竞技与商业化闭环。
3. **引导本地企业参与**:通过“体育+”经济模式,吸引本地企业联动发展,加强俱乐部和地方经济的融合程度。
---
从短期来看,“管办分离”是改革的必经之路,但离开了俱乐部健康运转的支撑,这一过程难免陷入空转。唯有当俱乐部拥有可持续的造血功能,联赛生态才能真正繁荣,“管办分离”才能名副其实。这需要政策扶持,更需要俱乐部自身的主动蜕变,二者缺一不可。